首页

正在播放风情艳主毛坯房调教

时间:2025-05-29 17:58:17 作者:探访职教人才培养的“山东路径” 浏览量:64870

  中新网潍坊5月28日电 (何天琦)2025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山东职教调研行活动5月26日启动,媒体记者深入山东职业学院、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、济南职业学院等院校,探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“山东路径”。

  深耕本土: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态

  走进山东职业学院,一座复建的“津浦铁路济南站”引人注目。作为拥有70余年办学历史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、国家首批“双高计划”建设高校,该校也是山东唯一以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。

图为,山东职业学院城市轨道学院实训基地。 主办方供图

  在该校城市轨道学院实训基地,学生在1:1还原的济南地铁2号线列车上开展实战训练,凭借专业技能快速排除故障。“学校的教材就像‘岗位说明书’,里面的内容都是我们未来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操作方法,这让我从校园到杭州地铁的岗位实现了无缝衔接。”该校毕业生张勇称。

  据悉,山东职业学院与济南地铁等8家企业合作打造“轨道交通智慧实训基地”,通过“企业导师+校内教师”双师课堂模式,以真实场景和企业项目为载体,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,毕业生岗位适应周期大大缩减。

  记者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,该校将企业一线生产任务深度融入教学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迎迎表示,学校坚持特色立校,牵头成立1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,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构建紧密型合作,校企共建2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、校内外400多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。

图为,学生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内参加实训。 主办方供图

  该校智能机器人实训中心的校企共建生产工坊承接真实订单任务。学生在完成控制板卡制作、机器人组装调试等工作时,需严格遵循企业生产规范和工作流程,有效培养职业素养与团队合作精神,“真实情境化”实训成为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。

  记者在济南职业学院的“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”看到,2025届毕业生张晓蕾正通过智能设备完善求职材料,刷脸一键投递简历,AI模拟面试,VR沉浸式体验职场……

图为,济南职业学院“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”。 主办方供图

  该校打造的就业服务综合体配备AI面试训练亭、刷脸求职一体机等14个功能区,年服务学生超3000人次,成为山东省首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赋能试点标杆。

  与此同时,济南职业学院还与700余家企业合作,共建产业学院、订单班和实习实训基地。润华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销售管理高级经理李文磊称,企业与学校形成‘理论学习在校内课堂,实践锤炼在企业车间’的工学交替模式,定期开展的双导师教学研讨,确保人才培养精准契合产业发展需求。该校还与上汽通用五菱共建的技术培训中心既是4S店技师认证场所,也是订单班教学阵地;与比亚迪共建的标杆产业学院,培养符合企业标准的现场工程师;与山东省汽车服务行业龙头企业润华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制定招录标准,通过联合面试精准筛选适配人才,学生入学即可签订就业意向协议。

  扬帆海外:打造职教出海合作标杆

  今年5月中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,由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建设的巴基斯坦-中国职业技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巴中职院”),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同步举办“我眼中的中国职业教育”主题活动。

  据悉,2021年,中国商务部援建的巴中职院竣工并交付,但因缺乏管理制度和培养标准无法运营,面临“设备蒙尘、教室空置”的困境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巴基斯坦海事部、瓜达尔大学及中资企业,于2023年达成四方共建协议,量身定制“中国职教方案”:开设电子商务、软件技术等5个学历专业及5个技能培训项目,输出36项管理制度、29门课程资源及8项教育装备。

  为破解“水土不服”难题,该校还开创“共教共研+定向培养”模式:中方教师在线示范教学,巴方教师线下观摩提升;接收6名巴方教师来华参加培训,使其掌握中文、电商运营及机械实操等能力。

  从本土产教融合的深耕细作,到海外职教合作的破局开篇,山东以整省推进的改革力度,今年更入选“新双高”改革试点。其探索的“山东路径”,不仅为区域经济输送超百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更以开放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力量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将访华

“有助于推动世界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”“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、创造具有包容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发挥了建设性作用”“希望这一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”……越来越多国际人士表示,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这样一个前景:人类可以携起手来,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。

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和谴责抹黑诋毁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》的言论

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公共属性,确保了其均等性、便捷性和高效性以及广泛的覆盖范围。随着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,农民维护个人权益观念的不断更新,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的需求也随之增强。因此,依托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,构建法治化的村级治理结构,通过完善村民的法律顾问制度,以及设立法律援助站点、组建村级法律服务团队等措施,推动法律服务在农村的普及和深化,有利于解决基本公共法律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难题。帮助村民树立法律意识,引导他们在家庭、邻里、婚姻、土地承包、房屋土地征收补偿等领域依法行事。通过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,培养村民的守法意识,使其成为法治的维护者和自觉遵守者。构建一个立体化、多元化的矛盾解决体系,以源头治理的理念,形成多元化的解纷主体,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进阶升级。

中国军号上线仪式,现场视频来了!

职住平衡的梦想虽遥远,但办法总比困难多,依然可以通过优化规划和配套服务来改善职住分离的状况,缩短通勤时间,满足大家对于舒适、高品质生活的追求。

国家发改委: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“玻璃门”“旋转门”“弹簧门”

他提到,要持续在城市交通方面领先发展,利用智慧科技非常重要,因此港铁正着手投资创新科技,加快在服务中采用科技和数码技术,包括在车务数据中心采用人工智能、机械人和自动化应用程序。

时政画说丨甘甜季

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介绍,该市将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、诚信政府建设,实施利企、惠企市场环境建设工程,推进“证照一码通”试点,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8.5万户,完善惠企政策库,力争40%以上的惠企政策事项纳入“免申即享”的范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